语言文化学院召开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全体教职工总结大会
发布人:学院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6-26  浏览次数:209

  

2022626日(周日)下午13:00,语言文化学院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了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全体教职工总结大会,学院全体教职工通过钉钉平台出席会议,院长陈再阳主持。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任王春晓、日语专业主任张丽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任于美娟、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连洁先后就本专业建设和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并反思了存在的不足。

本学期,虽然面对疫情,但专业建设的步伐未曾停滞,汉语言文学专业继续努力完善国学品牌,专业研学活动经过方案调整,在线上顺利开展,华章社活动也在线形式进行。同时,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全体专业教师齐心协力,顺利完成了2019级、2020级、2021级三个年级的教育见习。

在专业技能活动和赛事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日语专业都坚持线上举办了各种校内比赛,专业教师积极指导并推荐学生参加校外比赛。此外,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日语专业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特色以及学生就业需求等原则,对2022级普通本科和专升本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并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三个专业一如既往地严谨和认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所有学生都通过了毕业论文的答辩。

大学英语教学部不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常规16周的教学任务,还开设了单开班重学、单独辅导等课程,为毕业生按时毕业提供了保障。

院长助理张文庭简要总结了本学期的科研与实习实训工作。他指出,实习实训方面,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线上方式进行了研学和教育见习活动;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日语专业坚持线上举办各项比赛。科研方面,我院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会议与培训,我院教师共参加会议或讲座1217人次,培训35人次;在教学科研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我院教师本学期共发表论文8篇,其中3篇省级普刊,5篇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上海市产学研在研项目2项,上海市优青项目1项。我院上海市重点课程在建1门,2门活力课堂课程通过了最终考核,6门活力课堂课程通过了常态化考核。最后,通报了我院教师今后三年的科研规划。规划若能如期执行,三年后的语言文化学院的科研成果、学历、职称将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副院长孙超详细总结了本学期的教学管理工作。她指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教学工作面临着挑战,我院随时接任,动态调整,按要求及时完成了各项工作。修订了汉语言文学和日语两个专业2022级的培养方案;积极做好了线上授课准备,齐心协力,线上教学开展顺利;师生合力,圆满完成了2022届毕业生论文答辩工作;收获了学生考研的捷报,8位学生顺利考取硕士研究生;完成了学校硕导培训人员的筛选等。她还针对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部署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位率和就业率、如何加强师资建设、如何分担教师教学压力等工作;因疫情原因导致等级考试延期问题,我院相关专业制定并提出了新的学位条件补充方案;学院教师将持续千方百计为毕业生争取就业机会并鼓励就业;我院将继续加强团队教研建设,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实力,同时积极招聘教师,平衡教学压力。

党总支书记郭阿诺认真总结了我院学生管理和党务工作。她指出,三个多月的封校时光,学生工作从最初的忙碌和不安,变成了现在迎接胜利的兴奋与骄傲,不管是以陈再阳院长为核心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还是同事们对学生工作的支持,都让人备受鼓舞,信心坚定,满怀斗志。语言文化学院从313日校园封控开始,党总支正副书记和五名正副辅导员第一时间奔赴学校,全员全程在岗,精准掌握了在校生各类数据,全力做好了思想稳定工作,落实了每日健康打卡,守护校园安全;建立了线上学习考勤制度,确保线上学习时效;组织线上文娱活动,关心重点学生情况,注重人文关怀;加强三支学生队伍建设,圆满完成了学生离校工作等。在全体学生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努力下,学院学生工作安全、有序,经受住了疫情大考。

  

  

最后,院长陈再阳总结讲话。她指出,这学期很特殊,奥密克戎的任意肆虐再一次打乱了生活节奏,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院工作没有因为疫情而停滞不前,语言文化学院深入贯彻董事会的指示精神,切实落实学校防疫抗疫政策和要求,紧扣学校董事会、行政和教学管理的相关工作重点,基本落实学期初工作计划,常规工作规范有序,内涵建设有所深化,完成了2022级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专家论证,完成小学语文教育方向的兼职导师的筛选,完成了向上师大的申报。教学有序平稳,涌现了很多典型,并在学校做了宣传报道。科研项目在开展、论文在发表、课程建设也可圈可点。语言文化学院较好地完成了日语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升本招生宣传、考试、阅卷和招生工作,日语专业录取87人,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68人。全院师生合力,顺利完成2022届三个专业207名学生的毕业论文的答辩。学生培养效果好,今年的毕业率有了很大突破,8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传统专业和传统学院的语言文化学院,这一届的就业取得骄人的成绩,截止624日就业办的数据统计,日语专业就业率达到93.24%,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业率达76.0%,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率达78.16%,语言文化学院以83.1%的整体就业率(学校平均就业率为72.68%,全市63.24%),位居我校第一。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名声鹊起的天华品牌、高瞻远瞩的董事会领导、英明的学校党政监领导团队这些坚强的后盾。这些成绩的取得更是语言文化学院上下一心,敬业、负责、高效,孜孜不倦的奋斗成果。学院要特别感谢李婉璐老师,一个人带领学院的所有毕业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艰辛和付出可想而知;要
感谢学生团队近100天住校的日夜奋战;也要感谢所有教师线上的精心施教。

  

  

陈再阳院长还指出,我院的成绩可圈可点,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差距和不足,市级的科研、课程建设太少,国家级的项目少有老师能申报,论文发表屈指可数,个别讲师职称的教师长期没有提升。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奋斗,尤其是专业老师,务必要重视科研和课程建设。她强调,认识到不足是一件好事,关键是如何对待不足。在学校行政干部总结会上,叶校长提的三个要求也正是对我们学院的要求:

一是人才培养方面,自身特点的策略方法有待完善。

学生的生源质量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针对学生地域差异,文化底子差距,兴趣特长差别,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考核评价标准,仍然挤在一根道上,以致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延迟毕业,往届生人数积压的矛盾不容忽视。如何设计一套符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培养方案,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真正体现个性化、进步率、促进终身发展,需要我们对教育本质做些深度思考。我们应该更多地聚焦、引导学生在天华四年本科学习期间的思维发展,个人进步、知识升华后的智慧和领悟,渗透到学生的身心里。

二是专业课程方面,自身风格的经验成果不够突出。

董事长经常告诫我们,事情只有做了,坚持做出成效,并穿插着自己的思考创意,总结的时候才会水到渠成,文章有内容可写,自然能出彩!所以每个专业注重实践和沉淀,在沉淀、滚动中,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风格!

三是团队建设方面,对自身的标准要求尚欠严格。

无论是干部队伍还是教师队伍,对未来的阶段目标设计,很大一部分目前仍然停在口号上,放在计划里。大家要珍惜这几年的科研黄金期、能力上升期,珍惜学校提供的有利政策,不负韶华,奋力追赶!

最后,陈再阳院长明确指示,假期中各位教职工要休息与上班两兼顾,恢复工作状态,加快工作节奏,加大工作力度,尽力挽回因疫情耽搁的工作进度。学校将统一组织工作推进会,包括五大融合、应用型实践教学、科研专题会议;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分析问题、工作研讨谋划,相关领导老师做好充分会议准备,没有推进会任务的老师要努力搞好科研,精心搞建设,希望所有老师以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不懈努力和拼搏精神,设定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