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语言文化学院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了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陈再阳、教学副院长孙超、汉语言文学专业行业指导专家姚渊、殷雷,专业指导教授刘民钢、陆德阳莅临会议。会议由专业主任王春晓主持。
专业主任王春晓解读了该专业的教育部评估要求、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的设定等,对2022级培养方案修订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汇报。
接着,与会的行业专家、指导教授从不同角度对2022级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行业指导专业、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创始人姚渊从专业特色角度提出了建议。他认为,现有的方案较好地体现了国学特色,但可以“六教”,即经学之教、诗教、艺教、礼教、小学之教以及蒙学之教统摄特色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充分展现中国古典文化、文学知识谱系,整合儒家文化经典,以便更好地凸显专业特色。
行业指导专家、上海浦东致君诵读会理事长殷雷从自己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教育工作经历出发,认为我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具有全面性、深入性、实用性三个特点。他认为,该专业培养方案强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琴诗书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正是当下小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所需要的。基于专业师范类特色,殷雷认为可以设置专门的演讲类课程,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
对于培养方案修订中的原则和面临的一些困难,专业指导教授刘民钢从专业评估角度对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了说明,并提出建议。他认为,该培养方案专业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凸显了错位竞争意识;课程设置合理,尤其是此次修订部分课程设置和开设时间的调整,如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程的开设时间的调整、专升本学生增加语言类课程等内容,有助于筑牢学生的专业基础,更符合教学规律。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专业指导教授陆德阳认为,应以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为主,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以专业选修课突出特色,专业限定选修课是对专业基础课的补充和深化。陆教授还对专业论文指导课程的开设时间提出了建议。
在听取了行业指导专家和指导教授的建议后,陈再阳院长进行了总结。陈院长首先对各位专家和教授的参与和指导表示由衷地感谢,感谢大家对专业建设的肯定,表示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陈院长还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以及社会用人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了梳理,指出专业培养过程中基础要夯实,特色要兼顾,这就要求培养方案在符合教育部的专业评估要求下,结合学生特点,尤其是专升本培养方案的修订,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一套针对性强、实用度高,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育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