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学院“云端“答辩圆满完成 转眼间,毕业季悄然来临。疫情防控期间,作为毕业生们在毕业前的“最后一站”,毕业论文答辩也走向了“云端”。语言文化学院在4月26日、4月28日以及4月29日三天时间里举行了全部专业的线上答辩会。各专业答辩会前准备充分,会中全程录像,会后认真评分,答辩过程规范,客观公正地为每一位毕业生的大学四年学习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答辩结束后,参与答辩的部分领导、老师和同学接受了党建中心的采访,分享了他们对于此次答辩的感受以及他们对同学们的寄语。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于美娟老师总结了此次答辩总体开展情况。 本次答辩吸取了2020年线上答辩的经验教训,较20年有了一整套更为完善的流程,答辩过程很顺利,完全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流程一步步进行下去。在答辩过程中,学生精神面貌良好,老师们不仅现场指导学生如何修改论文,还会把相关建议发到群里,更清晰地说明应当如何修改。在答辩结束后,专业主任还及时通知了指导老师把答辩结果、二辩时间、交二辩论文时间公布给学生,让学生能及时了解信息。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次答辩过程规范,成绩公布迅速,后续工作通知及时,答辩资料保存完整,老师们非常认真负责,学生们也在答辩中表现出众,让我们久久不忘。 来自18汉语国际教育1班的周添同学在参加完答辩后,向我们分享了她的答辩体验。 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很遗憾只能在线上参加答辩,但是尽管这样,同学们还是认真地做好了准备,全力以赴地面对毕业答辩这一难关。同时,也要特别感谢我们专业的每一位老师以细心负责的态度帮我们指出了论文的有待改进之处,促使每一位同学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论文,做到尽善尽美。 
汉语言文学专业 王春晓老师回顾了本次答辩的过程,肯定了此次参加答辩的同学的态度,并对今后每一届同学表达了期望。 本次毕业论文答辩,同学们都相当重视。在答辩的过程中,对于老师提出来的修改建议,也能够虚心接受。因为是线上答辩,所以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是一种不同寻常的体验。从答辩现场的表现和论文的质量来看,绝大多数的同学对毕业论文的写作相当重视,没有因为是线上答辩就有所松懈。希望后面的每一届同学都能够如此,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来自18汉语言文学1班的饶英明同学在参加完答辩后,着重表达了对老师们的感谢。 在答辩过程中,指导老师就每一位答辩同学的文章都进行了深入地剖析,认真聆听同学们的自述,简明扼要地提出问题,再根据回答给予同学们进一步的修改建议。感激每一位为论文答辩不辞辛苦的老师,更感激老师们四年以来对我们辛勤的栽培和教导,我们一定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论文,为大学生涯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日语专业 张晓老师同样点赞了参与答辩的同学们的态度与素质。 由于两年前经历过一次线上论文答辩,积累了经验,所以本次答辩进行得很顺利。答辩之前,专业主任张丽珺老师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工作安排,日语专业的老师们和毕业班的同学们也都做好了各方面的答辩准备。我所在的第三答辩组今天共有24位同学参加答辩。从答辩情况来看,同学们都提前做了认真的准备,介绍论文时侃侃而谈,回答提问时也都能做到了随机应变,从容不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18日语2班的杨世光同学对于自己参与答辩的心路历程谈了三点体会。 第一,答辩前的心情。答辩前我感到有些许紧张甚至有些焦虑,总感觉准备不是很充分。 第二,答辩时的心态。当时进入答辩视频会议时所有压力烟消云散了,不断提醒自己拿出最好状态,自信拉满,精神集中,不留遗憾。 第三,答辩结束后的心理活动。其实答辩结束后我去打篮球了,因为我已经做到了我力所能及的事情,骰子已经掷出,没有必要再纠结于此了。 来自18日语2班的刘津瑜同学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学弟学妹一些建议。 一、答辩一般是几位相关专业的老师根据你的论文对你提一些问题,同时听取你的个人阐述,以了解你对论文的熟悉性。 二、确认答辩时间之前,要多了解论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做到熟知自己的论文文脉。 三、在答辩的过程中,一定要自信,不要紧张,语速要中等。 四、在回答⽼师的问题时,⼀定要说全⾯,让⽼师觉得你的论⽂深入了实际;如果回答的不全⾯,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紧张,要理清思路,知道多少回答多少,千万不要卡壳。 
本次线上答辩充分展现了语言文化学院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接下来,语言文化学院将勠力同心,继续做好2022届本科生毕业各项工作。 在此祝愿每一位毕业生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文稿:语言文化学院党总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