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学院开展主题党课:孟子大丈夫人格与党员的党性修养
发布人:学院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5-17  浏览次数:287

为进一步加强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与运用,充分挖掘儒家文化精髓对新时代党员党性修养的指导与实践意义,语言文化学院于515日中午12点在晖华楼报告厅开展以“孟子大丈夫人格与党员党性修养”为主题的党课教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陈再阳教授主讲。语言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郭阿诺主持,全体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出席。



报告中,陈再阳院长首先带领语言文化学院师生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切入,习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然后,围绕“人性之善是党性的初源”“居仁由义是党性自觉的升华”“浩然之气和舍生取义是党性修养的至高境界”三方面内容展开论述。



(一)党员的党性要有道德性

陈院长首先以浅显的语言阐释了孟子的“性善论”提出的背景和深刻内涵,指出一个党员的党性源于人性之善,即一定要有道德性。

(二)人有理想、有道德、做贡献

其次,带领师生学习了《孟子》中关于大丈夫人格总论的原文,要求广大师生学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

(三)养浩然之气



最后,陈院长通过对孟子义利观的解读,引申出浩然之气和舍生取义是党员党性的至高境界。

孟子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直至今日仍为人们所珍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理论观点与孟子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孟子的大丈夫人格曾激励历史上许许多多正直的知识分子,勇于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救邦国于危难,拯生命于涂炭,置生死利害于度外。陈院长希望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孟子的大丈夫人格涵养自己的党性,从而让自己的党性熠熠生辉!



 

 

文稿:语言文化学院党建中心

拍照:语言文化学院党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