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我校“三抓三坚持”的学生管理特色,进一步推进落实本学期AB分组辩论训练模式,加强各教研组之间关于辩论训练的沟通交流,把握上一阶段的训练成果,明确下一阶段的训练目标。语言文化学院党总支于5月16日下午13:00在月华楼363召开本学期期中辩论训练研讨会。学院党总支书记郭阿诺,副书记李婉璐,各年级教研组组长出席本次研讨会。会议由李婉璐老师主持。

期中研讨会内容
首先,李婉璐老师表示,前一阶段各年级教研组辩论训练均能在本学期新的训练模式下有序推进,各年级教研组组长及成员也能将日常训练与阶段性考核合理安排。
其次,各年级教研组组长围绕“目前辩论训练的进度、训练中的问题、解决对策”三个方面展开了交流与研讨。
01.大一年级
教研组组长师文文表示,大一年级的A组、B组学生均被分为7个小组,目前均利用“积分制”完成了期中考核。A组的考核方式为“4+4+1的小组对抗赛”,各小组学生准备充分、思维活跃、训练成果显著。
教研组组长鼓励A组学生在下一阶段可与学院辩论队的同学一起组队模辩,在训练中发现新的突破点,争取自身能力的更大提升。B组的考核方式为“每位辩手根据自己的持方进行三分钟陈词,并在陈词结束后提出三个问题再进行回答”。考核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陈词时,存在“定义、判准缺失,空有论点没有论证,陈词时照本宣科”三个突出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教研组组长表示,下一阶段将以学生现有的陈词内容为例,结合日常积累的优秀的陈词内容给予学生具体且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下一阶段将在B组开展“小组对抗赛”,学生根据前期准备的内容将其连贯成一场完整的对抗训练,进而在训练中解决“难开口”的问题。
02.大二年级
教研组组长叶杏雨表示,本学期大二年级的训练在实行“4+4+1”的模式上采用了“打分制”。分别从小组成员的精神面貌、语言表达、资料引述、逻辑性以及团队配合5个方面进行打分。总分10分,及格分6分,对于辩论考核不及格的小组采取多方面加训。截至目前,A3、A4两个小组已完成第二个辩题的考核,大家能够做到全程脱稿,语言逻辑顺畅。整体上A组进度较快,大多数小组都能完成平时的训练任务,且有所准备,态度认真。不足的是个别小组容易在攻辩环节回答超时。目前B组的进度是第2个辩题正在进行第2次训练。主要问题表现在学生积极性不高,语言组织能力较弱,特别是在自由辩时容易冷场或1v1对决的现象。后续会把训练重心放在B组上。
03.大三年级
教研组组长傅海霞表示,目前大三年级A组共2组,B组共10组,依旧采用“4+4+1”的训练模式和“积分制”的计分方式(积满3分即可结束辩论训练任务)来提升学生对辩论训练的积极性。部分同学已完成积分,结束了本学期的训练任务,小组也进行了期中调整。
A组学生辩论训练热情较高,辩论氛围较强,积分制中能明显感受到学生们的好胜心,但是存在前期准备不充分,提问不成体系,破题难深入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在后续的班级考核中将采用思维导图考核,理清辩论思路,深入破题,完善辩论前期准备。B组学生在离开了A组的帮带后,辩论氛围较差,语言表达有所欠缺,气势与自信程度上与A组有明显差异,但是在B组中也涌现了一批能够在小组辩论中“挑大梁”的同学,针对B组同学的考核更多的是辩论稿的撰写,辩手之间的配合,流程的规范与辩手的职责,希望B组的同学能够相较于前期的自己有所进步。
04.专升本
教研组组长李婉璐老师表示,目前专升本教研组A组14组、B组12组均已完成期中考核,全组辩论氛围较好,全体同学训练中态度端正,破题充分。具体来说,A组采用“积分制”推进训练并已完成两轮循环积分赛,其中4组已达到A组训练目标,其他小组主要存在在攻辩与自由辩中提问脱离辩题的问题,需要在下一阶段进行重点指导和提升。
B组的训练方式为“开篇立论”的专题培训,全体12组成员已掌握破题思路,能完成思维导图,形成一篇合格的开篇立论稿,但存在无法形成对抗性辩论的问题,需在下一阶段的训练中针对上述问题展开“2V2质询”专项训练。
最后,党总支书记郭阿诺就每位教研组组长的发言进行了总结点评。她对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开展以及各组长积极的工作态度予以充分肯定。同时郭老师指出,辩论训练不仅是要切实抓好学生的每一次训练,还要从问题的角度出发,不断挖掘深度,拔高层次,增强综合能力,明确各个阶段的训练目标和训练举措,争取多角度地帮助学生提高辩论能力。

文稿:语言文化学院党建中心
拍照:语言文化学院党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