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
青春志愿行,服务暖人心。志愿服务是社会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语言文化学院蒲公英志愿服务队以“走进孤独症”为主题,秉承着“服务社会、帮助他人、提升自我、实现价值”的志愿者精神,于8月3日和8月7日在宝山区爱心暑托班中开展主题课程。

课程内容:
考虑到爱心暑托班中的学生年龄较小,与孤独症的接触较少且对于过于专业的知识不容易理解,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志愿者们向本院相关专业老师的寻求指导,多次进行讨论并对课件进行修改,力求课程内容在做到简单易懂的同时,也能保持专业全面。
课程共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为观看有关孤独症的电影,时长约为1个半小时,后半部分为专题演讲,时长约为30-40分钟。
首先,课程的前半段播放了有关孤独症的影片——《我的影子在奔跑》,通过电影内容的引入,使学生们对孤独症的病因、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关爱他们的成长等方面有了一个深入浅出的了解,引起了他们对于课堂内容的兴趣,许多学生在看影片时就忍不住好奇向志愿者老师提问影片中主角的行为表现,可见对于孤独症的好奇之心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进入专题演讲环节后,志愿者老师在讲课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充满童趣的配图,同时与影片内容相配合,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了解孤独症及其基本症状。由于许多孤独症儿童会有交流障碍,在介绍完症状后志愿者选择了演绎的教学方法,志愿者们通过模仿孤独症儿童的说话方式,让同学们一起模仿和猜测所说的内容,并逐渐放慢语速,引导同学直到他们可以猜出所说的内容,旨在以此为例,以更生动的形式来使学生们身体力行的了解到孤独症儿童在沟通交流方面的艰难与不易,教导他们要用包容,耐心和关爱来真诚的对待孤独症儿童。
接着志愿者们通过对“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影子老师”、“陪伴式成长”四个关键词分别进行解释,从专业层面讲述了如何陪伴孤独症患者的成长,之后运用提问抢答的方法来加深同学们的认识和理解,将影片与讲课内容相结合。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踊跃积极,畅所欲言,用学到的知识与心中的想法来表达他们对孤独症儿童的娟娟爱心。
课堂最后以“写下对孤独症儿童的一段话”作为本次活动的收尾和总结。同学们的话语和涂鸦虽然质朴无华,但却流露着独属于孩子的天真纯洁,镌刻着童心真挚无暇的关爱。
守护星星的孩子

在中华大地上,志愿服务以无数微光汇聚时代暖流,涵养主流价值、培育文明新风,彰显了社会文明的温度和高度。此次“走进孤独症”主题教育活动不仅是带领爱心暑托班的孩子们了解了孤独症,培养了他们的宽容心和同理心,更是传递了彼此的关爱,同学的温暖。愿社会能够更加关注,关心和关爱孤独症儿童,共同为他们的成长添砖加瓦,为他们的教育保驾护航,每一份爱心最终都将汇聚在一起,成为推动着他们驶向璀璨未来的风帆与浪花。
致谢
在志愿者们挥洒汗水,学院老师努力协调,和每一位活动参与者的无私奉献下,爱心暑托班志愿者活动得以成功举办,我校也因此收到了共青团宝山区委员会的感谢信。
这是对我们志愿工作的肯定,也在此对共青团上海市宝山区委员会表示由衷的感谢。愿在未来继续与贵单位戮力同心,携手共进,发扬志愿精神,为学生的成长努力奋进。

供稿:语言文化学院分团委
拍照:语言文化学院分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