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行育德 寻找年味|2023-2024学年语言文化学院蒲公英志愿者队爱心寒托班志愿服务圆满完成
发布人:学院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4-01  浏览次数:110

青春志愿行,服务暖人心。志愿服务以无数微光汇聚时代暖流,涵养主流价值、培育文明新风,彰显了社会文明的温度和高度。



活动主题

为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语言文化学院蒲公英志愿服务队以中国传统文化——寻找年味为主题,于129日和22日在宝山区的吴淞街道和黄浦区的老西门、小东门街道爱心寒托班中开展主题课程。

我们充分发挥语院专业特色,在这门课程中为不同班级的小朋友们介绍扭扭棒以及教授他们自己动手用扭扭棒制作出富有年味的龙年福字挂件。

课程内容



该课程设计的初衷主要为实践手工课,旨在带领小朋友们在即将过年的特殊时期制作一件富有年味的属于自己的挂件,同时锻炼他们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初步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在学到技能的基础上开开心心过好年。

①课程前期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志愿者们首先深入了解了龙年福字挂件的做法,进行了3-4次的试做,并在确定这个龙年福字挂件在小朋友们均可以上手实操成功的前提下制作课件。制作课件时一步一步拍照示范放入,并多次对课件进行修改和试讲。

课程后期

最终将制作步骤划分为了11小步,力求课程内容的制作步骤简单易懂。在正式上课时志愿者们通过课件和实际制作共同结合的方式向小朋友们示范龙年福字的做法,主要是一名主讲老师和一名助教搭配的方式上课。

主讲老师主要负责大框架地在讲台上介绍和示范每一步的具体做法,助教则是在主讲老师讲完每一小步后四处观察是否有小朋友们需要帮助,以此一对一教学,加快和强化教学进度。

感悟心得

以下是22汉语言文学1班的胡嘉珏和陆怡同学对于这次活动的心得体悟。

胡嘉珏

在这次课程中,胡嘉珏同学印象最深刻 的是由于寒托班小朋友的年龄浮动较大,有些小朋友们因为年纪太小导致无法很好地完成福字挂件,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会安静举手向我们寻求帮助,最终在这堂课的结束也能够做出成品。虽然可能不是很完美,但只要是自己亲手完成的作品无论结果如何都是最棒的。


陆怡

而陆怡同学也提到,在这次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虽然挑战满满,却被幸福和欢乐的记忆占据了脑海的大部分空间,在教学中我们避免呆板单纯学习技巧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活灵活现,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参与其中。

当我们在讲台上和小朋友教学如何弯折扭扭棒、帮助小朋友们制作等环节时,有不少的小朋友在我们授课当中都会认真讲课,遇到不会的步骤时也会及时向老师进行提问,课后也会向我们询问多要一些扭扭棒自己进行创作发挥。我想这或许就是本次课堂教学的意义,遇到困难不会轻易言弃。

这次的志愿服务让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让我体会到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乐趣,懂得了尽自我所能为在教育上奉献一点绵薄之力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明白了服务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


通过此次宝山区和黄浦区寒托班对于扭扭棒寻找年味的授课,她们两人都收获颇多。

结语

以尘微之末,补盈山海。在志愿者们挥洒汗水,学院老师努力协调,和每一位活动参与者的无私奉献下,寒托班志愿者活动得以成功举办。

在此我们要感谢每一位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普通人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

汇聚时代暖流,培育文明新风。如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蔚然成风。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继续弘扬志愿精神,感召、带动更多人增强主人翁精神。我们鼓励大家积极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就一定能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做出新贡献,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更多正能量!





供稿:语言文化学院分团委

拍照:语言文化学院分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