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三抓三坚持”中关于“中英文辩论训练”的工作要求,促进实施语言文化学院党总支关于本学期“中文辩论训练”的工作部署,培养学生发散开阔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查找资料能力、统筹分析能力,加强辩论团体之间的团结协助能力,增加团体之间的默契和友谊,语言文化学院辅导员针对不同年级,结合专业特点,于3月27日至28日分别召开辩论训练班级动员主题班会。 一、辅导员徐姗姗

在班会中,徐老师首先解读了本学期中文辩论训练的实施方案,详细介绍训练周期、形式及考核要求。其次,徐老师总结了上一学年训练中各班级的优势与短板,提出本学期的训练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技巧以及即兴应变能力。徐老师提出本学期中文辩论训练将实施一种创新的训练方法,即引入“奇葩说”辩论形式。在此模式下,学生将以九人小组为单位参与训练,每个小组设有一名主席负责掌控训练节奏。本学期注重主席培养,强化主席的控场与统筹能力,主席应积极参与辩论环节,适时叫停以及做出阶段性评价。剩余的八名学生将分为正反双方,进行立论陈述、对抗辩论、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四个核心环节的训练。当每个小组完成训练后,将采取“投票制”观众投票的方式进行评估和反馈。 在“奇葩说”训练阶段结束后,通过观看辩论视频和开展辩论基础知识培训来巩固学生的辩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破题技巧、每个辩位技术性方法进行训练,并逐步过渡到4+4+1的先进训练模式。最后,将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此模式完成至少一到两个辩论题目的深入训练。
二、辅导员师文文

在班会中, 师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本学期中文辩论训练的实施方案:A组运用“临潮杯”-“3V3”的赛制,加强一辩与其他辩位的互动性训练;B组在“4+4+1”原有训练模式的基础上,运用“表达者联盟辩论赛”赛制,旨在加强每位辩手对辩题的整体理解,同时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质询能力。此外,师老师强调本学期将对辩论主席进行重点培养,一是了解比赛规则。由于不同赛制的具体规则不同,要求主席必须详细了解赛制的规则,清楚训练的每个环节。二是准确合理的控场,主席身为整场辩论中的控场者,要在十分清楚赛制的情况下,准确识别训练时辩手是否有违规操作,如有,并给予恰当的警告;且遇到突发状况时要有临场应变能力。三是具备一定的点评能力,通过整场观看训练以及参与小组日常的训练,主席应该对辩论双方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三、辅导员叶杏雨

在班会中,叶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本学期中文辩论训练将继续采用4+4+1的训练模式,重点在于小组间的辩论互动。根据大三学生特点A组采用奇袭制,继续提升大家辩论训练能力。B组基础4+4+1的训练模式基础上重点以攻辩形式开展。通过互动模式增强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好胜心,并解决大三年级学生实习时间和辩论时间矛盾的问题;通过社会性辩题,让学生了解就业、考研、考公的形势与面试技巧,提前做好就业规划。并针对A、B组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训练目标: A组学生辩论训练目标: 1.加强辩题分析能力,提高论证逻辑性和清晰度; 将陈词与质询相结合,培养学生辩论能力的全方面发展; 2.了解各种说服策略,掌握良好的辩论技巧; 3.同专业跨班互动,增强辩论的实战性; 4.学会听懂提问理解问题,培养倾听的能力 5.培养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提高捕捉重点的敏锐度 6.加入奇袭环节,使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 B组学生辩论训练目标: 1.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增强口才; 2.掌握一些基本的辩论技巧,如攻击对手观点、巧妙设问等; 3.培养自信心和应变能力 4.培养分工协作能力,提升团队意识 5.细化辩论训练项目,深入掌握攻辩技巧 结语 语言文化学院中英文辩论训练动员大会深入班级,扎根专业特色,更好地为本学期展开中英文辩论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期待全体21、22、23级学生在辩论训练中提升自我,在每一场辩论之中都能够有所收获,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文稿:张瀚之 审核:蔡怡晨 排版:毕晓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