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如何让下一代更好赓续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就显得特别重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既是高校履行职责的应有之义,也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社会上不同思想文化在高校交流交融交锋,部分教师和青年学生面临多元文化价值的影响日益明显,特别是青年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增强师生文化自信。为此我院进行了“以文润心,以文育人”系列活动——优秀教师访谈。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身为教师,爱是底色,德是根本。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师德馨馨,木樨芬芳。她奋斗在教育的沃土上,孜孜不倦,笔耕不辍。深研教学,做有深度的课堂,有温度的教育。以行为本,不忘初心。“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兰处,孕育兰花香。”于她而言,教育是一场温柔与爱的坚持。
嘉宾介绍
陈再阳,文学博士、教授、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校星级教师、上海教育评估院评审专家、上海市青年语言学者专业委员会理事。
采访实况(访谈环节)
Q1:在学术研究和生活中,有什么长期保持的习惯是我们作为学生可以借鉴的吗?
A1: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读书,它支撑我在学历上从硕士走到博士,职称上从讲师走到教授。坚持读书,这个过程蛮辛苦的,我的行政管理任务繁重,白天很少有时间阅读,而且我的学术研究方向转变了两次,第一个转变就是我原来是研究唐诗的,后来是由于学校的专业申请的需要,我就转到语言学,有几年我一下班就在上师大那一站下车,每天晚上跟着上师大语言学的硕士听课,下课回家后每天坚持阅读50页的学术书籍,这样的坚持了大概有三年,后来虽然没去听课,但依然坚持阅读,所以后来考上了语言学的博士,读博士期间基本上都是晚上熬夜读书和写作。在我语言学研究初结硕果时,因为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方向为国学教育与传播,我又转为国学。那么如何让自己做到保持读书呢?毅力和信念至关重要。
《左传》中讲过,一个人“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大家都知道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立功”就是你在功业上,你对社会的贡献,对国家的贡献,对关心民生方面等等做出你的成绩。“立言”是指写作、著述,这一切都要以阅读为前提的。西汉刘向曾经讲过:“书犹药也”,书就像药,“善读之可以医愚”,所以读书它可以让人摆脱蒙昧。那读书也可以是帮助立身,北宋的欧阳修曾经说过:“立身以立学为主,立学又以读书为本。”所以根子还是在读书。读书还可以提升气质,就像苏轼提出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我觉得不仅仅是一种功利性的,它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快乐。郑成功曾经在家训当中讲到说:“至乐无如读书”,就是最快乐的莫如读书。所以阅读已经成为我的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晚上我无论多忙,可能都会抽点时间做点阅读,这是我觉得我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能够在学术上自己觉得还比较努力,有点成就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是我希望跟同学们分享的。
Q2:了解到您已经获得了许多荣誉,也担任过很多职务,但是还一直深耕于一线教学,您是如何做到保持对教育教学的热忱的呢?
A2:当我去尝试过不同职业之后,我发现老师这个职业是我最喜欢的。第一个就是我觉得校园比较纯净,同学们比较单纯,我觉得我很喜欢教育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热爱教育事业。同时,我非常喜欢跟同学们交流,我的内心真的是很喜欢同学们,看到同学们一张张洋溢着青春的笑脸,我觉得我在教学当中也收获了快乐。同时我能够把自己的一些读书的感悟,包括自己的一些生活体悟跟同学们分享,跟同学们一起共同进步,教学相长,无论是在做人方面,修身还是学术方面,我都觉得教学是我提升的一个途径,也是回馈社会的一个途径,也是发挥自己价值的一个舞台,所以我一直坚持在教学,坚持深入到一线当中。
Q3:从教多年,许多学生都非常喜欢您的课堂,在您的教育理念中,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呢?
A3:作为一个老师,要随时提升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多读书。读书不是仅仅是为了你在高校立足,为了提升职称,读书更重要的就是为了为学生服务。因为我刚才介绍的我的学术生涯的当中,我想同学们也能感受到了,其实我的读书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我们的专业发展,为了更好地教同学们,我的阅读,也就是我的学术方向,始终是紧扣着我们的专业性质与特点来的,所以我觉得作为教师首先是自己在学术上面要有比较深的积累,自己要有深厚的学识涵养。第二个是要严于律己,尽量要求同学们做的自己要去做。第三个是要有自己的不断地追求,在课堂里边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最快乐的,也是我保持热情的一个动力。
文稿:语言文化学院党建中心
拍照:语言文化学院党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