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语言文化学院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思源讲堂”本学期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首场讲座于10月31日中午12:00在旭华楼212传习馆隆重举行,由语言文化学院科研负责人卜迅老师主持,特邀南京邮电大学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许中波,为全院教师带来了一场题为“科研进阶之路:研究方法选择与项目申请书撰写的艺术”的学术盛宴。语言文化学院胡玥院长、孙超副院长、各专业主任以及教师们齐聚一堂,现场座无虚席,学习氛围热烈。
名师引领,启航思源新征程
作为本学期“思源讲堂”的开篇之讲,本次讲座标志着语言文化学院在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助推教师科研成长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许中波博士作为首讲嘉宾,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为讲堂树立了高标准的起点。
专家简介:许中波博士,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曾任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海峡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以区域国别研究、社会文化研究为主,担任多家期刊的智库专家和审稿人,近年在CSSCI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数篇,并获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并参与多个国家级课题,受江苏省“双创博士”计划资助。

内容精粹,解锁科研核心技能
讲座中,许中波博士紧扣“科研进阶”的核心,系统梳理了从萌芽想法到形成完整研究计划的完整链条。他首先以“找到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就成功了一半”破题,深入阐述了何为真正的“问题意识”,并分享了如何从好奇、着迷或对现有文献的批判中寻找并凝练有价值的研究主题。

在研究方法论层面,许博士清晰地辨析了不同研究范式(定量、定性)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基础,并对比介绍了叙事探究、扎根理论、个案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的应用场景与选择策略,为教师们选择适切的研究路径提供了清晰的“地图”。


针对教师们最为关心的项目申请书撰写,许博士结合自身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等高级别项目的经验,倾囊相授。他重点讲解了如何实现“选题创新性”(人无我有、老题新作),并以大量中标题目为例,揭示了选题的深层逻辑。此外,他还详细剖析了如何将博士论文有效地修改、升华,转化为符合学术专著要求或项目申报要求的书稿,包括题目的精准提炼、章节框架的优化重组以及申报书核心内容的撰写艺术。

反响热烈,敦聘专家续力科研
整场讲座内容翔实,“干货”满满,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性。讲座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思源讲堂”首讲内容前沿、针对性强,对今后精准选择科研方向、高效撰写高质量项目申请书与学术论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为个人的科研进阶之路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持续借助许中波博士的学术智慧,助力学院科研水平提升,在热烈的掌声中,胡玥院长代表学院向许博士颁发了聘书,正式聘请其为语言文化学院的学术顾问。

语言文化学院“思源讲堂”的本学期首秀圆满成功,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营造了潜心问道、勇于探索的科研新风尚。未来,学院将持续邀请知名学者,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助力教师科研能力全面提升,共同推动学院科研工作迈向新台阶。
撰稿人:史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