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党委书记高建华带领科研处处长郑宁等人,莅临语言文化学院,开展科研工作专题调研,为学院科研工作指明前进方向。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胡玥,副院长孙超,院长助理张文庭、童佳蕙,各专业负责人及科研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专题会议,共商科研发展大计。

院长胡玥首先系统盘点了学院近五年科研成果,深入剖析了当前科研工作的特征与成因。她指出,近年来学院通过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梯队完善的教师团队,为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在项目申报上积极性高,高级别项目立项率持续向好,整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随后,院长聚焦当前存在的科研成果层级有待提升、学科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三项系统性改进举措:一是强化团队攻坚,充分发挥博士教师的科研主力作用,通过组建定向团队,围绕2026年重要科研项目提前布局、协同攻关;二是健全指导机制,建立常态化经验交流平台,邀请资深教师分享成功申报经验,加强对项目申报的全过程指导;三是优化评价体系,实施教师分类评价与科研积分管理,精准激发教师的科研潜能,着力构建激励有力、动态优化的科研生态。在博士教师考核机制方面,学院基于首批博士教师考核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更符合人文社科特点的优化建议,包括适当延长考核周期、探索设立“科研免检”条件、完善科研激励体系等,旨在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充分激发教师的科研创造力和积极性。此外,院长胡玥还简要介绍了学院13位兼职硕导参与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具体情况,包括课程教学、论文指导、科研项目合作等内容。

高建华书记听取汇报后,结合学校的科研总体布局,发表了指导讲话,对语言文化学院未来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出明确要求。高书记首先对语言文化学院的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必须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实现全面覆盖,一个不落。高书记指出,要着力构建宽松且催人奋进的科研环境,通过优化考核标准、完善激励措施,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他强调,要加强跨部门协作,整合科研处、学院、人事处等多方力量,从政策、资源、评价等多维度形成支持科研工作的合力。同时,要注重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教研相长。高书记表示,学校将继续在科研数据库开放、博士待遇保障、成果评价机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希望语言文化学院进一步增强信心,明确方向,在2026年科研项目申报与高水平成果产出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此次会议为语言文化学院的科研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树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起点。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高书记的指导意见,以更高标准谋划科研布局,以更实作风推动任务落地,奋力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