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5日下午1点语言文化学院在晖华楼小剧场举办了“让教育直抵心灵”讲座,讲座由常务副院长陈再阳老师主持,学院第二党支部书记顾加慧、汉语言文学专业主任翁晓玲以及辅导员胥德青出席讲座。16、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全体学生到场聆听。

图1:会议现场
讲座开始前,由陈再阳老师向全体教师以及学生介绍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孙爱华。孙老师来自嘉定区马陆小学,担任学校工会主席一职,从事德育管理工作。在工作当中,她执着追求、敬业爱岗,多年以来一直关注教育工作的细节问题,积极探索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她是嘉定区幸福课程特级研究学校负责人,在事业当中倾注了自己对工作的极大热情,探索“互联网+”与学校教育事业的契合点,利用学院平台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研究,有效地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积极开发德育校本教材,加强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图2:陈再阳老师向全体教师以及老师介绍本次讲座的主讲人
讲座一开始,孙爱华老师就用嘹亮的声音吸引了在场学生的目光。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简单介绍了自己并带着大家一起切入主题。首先她向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教育?第二,教师的职责是什么?第三,师范生的职责是什么?

图3:孙爱华老师为大家带来精彩讲座
接着,孙爱华老师用朴素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的责任。她说,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让孩子在你的教育下能够健康成长,学有所成。然后,她向在场学生介绍了马陆小学一直以来举办的教师节活动,从中她提出了“三心理念”,即“专心研,用心教,真心育。”孙老师向我们提到,习近平主席曾在2014年9月10日教师节中强调了四条教育理念: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的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随后,孙老师通过展现马陆小学开展的紫耘社工作主旨以及开办成果向我们展示教育工作针对性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才会有实效性。要有针对性,就要直面现实。要有实效,就要直抵心灵。教育工作的实质就是 “浇花先浇根,育人先育心”,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设计富有针对性的内容与活动、贴近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形式。
讲座渐渐进入高潮,孙爱华老师又引用习近平主席在教师节讲话中的一句话,“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在一国的发展中,今天的学生们就是祖国的花朵,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只有他们蓬勃发展起来,我们的祖国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才能创造出更强大的社会,更和谐的国家。孙老师说:“教育工作的幸福不在终点,是在路上....沿途的风景,或许有阳光相伴,或许有白云相随,或许有风有雨有荆棘,但只要你我能适时行为引导,关注心灵点拨,必能将教育直抵心灵!”
最后,陈再阳老师进行了总结。她说:“就像一棵树的重要之处在于根,一个人的重要之处在于品学。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品德教育更加重要。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教导孩子们向正确的人生方向行走,摆正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这样才能让整个国家都变得积极向上。孩子们永远是九点钟的太阳,永远是国家的未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更应该时时刻刻地反省自己,吸取教训,改正措施,才能做好一名人民教师,才能让教育直抵心灵!”

图4:领导与主讲人合影留念
本次讲座圆满结束。通过本次讲座的宣讲,在座的学生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结合在一起,学会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师素养,为今后走上教师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